都市教养,是门槛最低的高贵

Posted by 点亮生活的那束光 on 2017-01-18 14:03:03 +0800

“都市是一种生活方式,它要求特定的教养。”学者汪丁丁说。 “都市教养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,一种以约束自己为前提的高贵,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。

 

01

1912年4月14日那个夜晚,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而沉没。 705人得救,1502人罹难。 侥幸生还的泰坦尼克二副莱特勒在回忆录中写道: 世界首富亚斯特把怀着身孕的妻子送上救生艇后, 站在甲板上,点燃一根雪茄烟, 对划向远处的小艇呼喊: “我爱你们!” 一副默多克命令亚斯特上救生艇, 亚斯特愤怒了:“我喜欢最初的说法(保护弱者)!” 然后,他把位置让给了一位爱尔兰妇女。 几天后,在北大西洋的晨光中, 打捞尸体的船员,发现了头颅破碎的他。 他的资产本可以建造十几艘泰坦尼克, 但他拒绝了可以逃命的所有正当理由。 世界第二富斯特劳斯,当时已67岁。 船员说:“没人会反对像您这样的老先生上救生艇。” 斯特劳斯回答:“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。” 他蹒姗走到甲板藤椅上坐下,等待最后的时刻。 银行大亨古根海姆,穿上最华丽晚礼服, 给太太留下了一张纸条:“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。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,我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。” 史密斯夫人深情怀念一名无名母亲: “当时我的两个孩子被抱上了救生艇, 由于超载我坐不上去了, 一位已坐上救生艇的女士起身离座, 把我一把推上救生艇,对我喊了一声: ‘上去吧,孩子不能没有母亲!’” ………… 那是一个悲惨的夜晚,但也是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夜晚。

02

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就是一座小型都市, 那天夜晚,这座都市里的人充满了的教养。 正如二副莱特勒所说: “没有海上规则要求这些人作出这样的牺牲, 他们那么做,完全是为了自己的人格而战。” 学者汪丁丁说:“都市是一种生活方式,它要求特定的教养。” 西方人特别具有都市教养——关心公共生活,呵护公共空间。 坐落在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集团总部, 有一个可供2000多人停车的大型停车场。 这么大的停车场,若在中国必然经常堵车。 但在沃尔沃,堵车情况一次也没有发生过。 记者在停车场安装了几个摄像头, 观察沃尔沃员工到底是怎么停车的: “每天早上7点开始,就有员工陆续到来, 他们会自觉地将车停到远离办公楼的地方。 最远的泊位离办公楼的距离超过1公里。 下班时,车总是从近的泊位开始驶离总部。” 难道是公司明文规定员工要这么停车吗? 结果员工回答:“没有啊。我到得比较早,有时间可以走路。如果晚到的同事把车停这么远,他们上班会迟到。” 公共生活是由无数个人生活构成的集合概念,如果自己不主动维护公共秩序或公共文明,最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会遭到严重破坏——这就是西方人倡导的都市教养。

03

有一次,梁晓声在法国访问, 他坐的车前面还有一辆车。 那天有风,前车扬起的尘土随风四散。 梁晓声问司机:“能超车吗?” 司机回答:“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。” 正说着,前面的车停了下来, 一位先生走下车,跑到梁晓声所坐的车前: “对不起,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,不公平! 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, 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。” 梁晓声的脸腾一下红了:“这句话让我羞愧了好几天。” 中国人就是这样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。 三千年来,有太多东西都是“公家的”,很少有东西是“自己的”。 其结果便是,人们都在想办法把“公家的”变成“自己的”。 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、不用白不用、不破坏白不破坏,没必要爱惜,更没必要尊重。 正如鲁迅所说:“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。图书馆中的书籍,插图须谨防撕去,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,倘难于移动,能够完全的即不很多。” 林语堂说得更直白:“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,他们心系各自的家庭,而不知有社会。” 而这样众多缺乏公共精神的人聚集在都市,便造成了一系列“中国式”奇观。

04

“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,和红绿灯无关。” ——这是“中国式过马路”。 “开车时,喜欢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。” ——这是“中国式堵车”。 “车来了,大家乱哄哄的一拥而上。” ——这是“中国式挤公交挤地铁”。 “13人电梯塞了18人,没人肯下。” ——这是“中国式坐电梯”。 “随地吐痰,乱扔垃圾,大声喧哗……” ——这是“中国式旅游”。 ………… 在这些“中国式”里,我们很喜欢说三句话: “别人都可以,我为什么不行啊?” “这又不是你的,关你屁事啊!” “跟我有什么关系,反正又不是我的。” 这三句话,便造成了中国城市的公地悲剧。 你随意变道,我随意加塞, 最后北京人平均上班时间需要57分钟, 最后上海人平均上班时间需要56分钟, 最后广州人平均上班时间需要52分钟, ………… 我们每个人最后都成了“中国式”的输家。

05

去年,重庆江北机场女洗手间里, 一位清洁工在洗手台附近打扫卫生。 她蹲在地上,细细抹着旅客甩在地上的水迹。 我洗完手,正欲转身离去, 看见身边一位阿姨洗完手后, 用纸巾仔细擦着散落在台面上的水珠。 擦完后,她走到清洁工身边,躬身说: “辛苦了,您把卫生间收拾得这么干净。” 清洁工愣了一下,然后羞涩地笑了。 阿姨转身走向正在等她的女儿。 女儿说:“妈,那是她应该做的工作啊。” 阿姨说:“我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。” 她本可以不擦,但她细心擦了——这便是都市教养:不给别人添麻烦。

06

玉漏迟讲过一个故事: 以前大学外面那条小吃街,脏得可怕。 那些摊主随意乱扔垃圾、乱倒汤水。 太阳一晒,整条街都飘着一股臭味。 但只有最近来的泡饭摊子是个例外。 他的不锈钢案板永远闪闪发光, 调料罐整洁得看不到一点污垢。 玉漏迟吃饭时,见泡饭摊主开始洗锅。 “我以为他会将洗锅水泼到旁边大树下。 没想到他竟拿出了一个红色垃圾桶! 像卖油翁一样,很小心地把水倒了进去。” 那桶本是艳红色,但因为常常刷洗变成了粉白。 “这个摊位地上很干净,看不到一颗饭粒。” 他本可以像其他摊主一样乱扔乱倒,但是他没有——这便是都市教养:在所有人都在做一件没教养的事情时,没有从众。

07

去年,带儿子去看电影《愤怒的小鸟》。 旁边,坐着一个年轻妈妈和一个小女孩。 小女孩大概四岁大小,很是可爱。 电影开始了,那小女孩兴奋不已。 看到大红恶搞,她拍手大笑不止。 看到大红挨揍,她又哭得梨花带雨。 那位年轻妈妈,一边轻声安抚女孩, 一边向我们投来抱歉的目光,满脸不好意思。 可那个兴奋的小女孩一直无法安静下来。 大概过了五分钟,年轻妈妈抱着女孩离开了影院。 经过我身边时,她说了一句:“实在对不起。” 她本可以不带女孩离开,我想周围的人也会体谅。 但她还是选择了离开,这便是都市教养——懂得换位思考,不以自己为中心,不妨碍别人。

08

作家左撇子讲过他的一个故事: 那是高中时代,有天下了晚自习。 天上下着雨,他一个人骑自行车回家。 一路上,好几辆车疾驰而过,溅了他一身水。 快到发夹弯时,一辆轿车从后面驶来。 快超过左撇子时,轿车速度变得很慢。 它轻轻滑过水坑,几乎没有溅起水花。 那车行驶到发夹弯,突然停了下来。 原来,是这段路的路灯坏了,前方一片漆黑。 左撇子骑车进入发夹弯路段后, 那辆轿车就一直慢慢跟在后面, “用车灯给我照亮,直到我骑到有亮光的地方。” 下雨的晚上,他应该也急着回家吧。 但他却愿意慢下来一个陌生人照亮前行的路。 这便是都市教养——它是一种对待“弱者”的态度,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。

09

我妈妈有一些特别的习惯, 每次离开酒店,她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, 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, 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。 每次逛完超市,她都会把手推车推到入口处塞好。 有一次买的东西太多,我说拎到车上太远了。 她说:“都这么晚了,你让人家还要那么辛苦整理手推车么?” 在路上行走,最基本的礼仪是靠右行, 乘坐电梯靠右站,这个大家也都懂得。 我妈还教了我一点,就算是走路, “如果要转弯,也要放慢脚步,因为墙壁会影响你的视线,容易和其他人发生碰撞。” 我说:“你做事情也太小心翼翼了。” 她说:“做人做事,就是要让别人舒服。” 要让别人舒服,这就是都市教养。

10

所谓都市教养,就是要意识到: “一旦进入到公共场合, 就涉及我和他人的关系, 涉及我的行为举止对他人的影响, 从而去培养一种新的公共生活思维和方式。” 进出电梯,按住开关,让别人先行。 进出的门,你撑开后,让别人先走。 看到老大爷推小车,有个坎上不去,就上去推一把。 在餐厅吃饭不要大声说话。 行车时不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。 在电梯、商场、餐厅等公共场所不抽烟。 不要像对待二等公民似的对服务生说话。 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坐。 排队时不要插队,要遵守公共秩序。 让女士走靠墙一边,自己走离车近的一边。 拿着东西疾走,千万注意不要碰到别人。 不乱吐痰乱扔垃圾,开车不乱按喇叭。 不在公共场合坐下时不断抖腿。 在公厕上完厕所后要记得冲水。 ………… 这些行为,没有规定要求你必须这样去做, 你可以选择不做,但你选择做了, 就多了那么一点点的优雅和高贵。 这一点点的优雅和高贵,就是都市教养。

- THE END -

[原文]


Copyright © 2022, Built with Gatsby